(原文刊載於KPMG社會創新視野眺望臺 2021年1月號)
過去一年,疫情持續籠罩全球,不僅帶動了環境保護、ESG等話題的討論,也對衝擊投資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專攻國際投資的媒體〈International Investment〉近期即刊登一篇專文”The Rise and Rise of Impact Investing”,談到疫情下的2020年如何帶動衝擊投資市場的成長以及未來可能的趨勢。
「衝擊投資的其中一個中心宗旨是可測量性(measurability)。」此篇文中首先點出衝擊投資的運作及成長十分仰賴衝擊測量與評估的方法,並分享基金運作上衝擊指標的觀測與數據蒐集仍是2020年的重點工作。文中更進一步談到,過去一年,愈來愈多企業願意投入創造正向衝擊的投資,也使得投資機構有更多的資源支持、陪伴投資標的揭露更完善的衝擊追蹤結果。
然而,2020年的衝擊投資同時也受到疫情的負面衝擊,不僅加速許多社會問題惡化,甚至抵銷許多組織過去的努力、使得他們的營運陷入危機。面對這樣的危機,文中也分享,此時投資機構與投資標的間的持續溝通除了需關注營運情況外,也需持續追蹤SDGs實踐是否因疫情衝擊而受影響;有些組織於疫情下仍持續善用原有的技術或資源協助人們面對挑戰,如不少科技業的投資對象即能夠善用原有的技術提供防疫宣導或感測的產品,也有組織發起社區關懷的活動。
至於市場關注面,文中指出衝擊投資的績效使得愈來愈多投資機構或投資人開始關注這項同時能創造改變及收益的投資方式—例如全球衝擊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於2020年中發佈的報告中即指出,88%的衝擊投資人都認為衝擊投資創造的收益已滿足、甚至超越他們的期待。此外,近期環境議題的討論也吸引許多人開始投資提供環境問題解方的企業—如電動汽車或許多科技新創均引發媒體及投資人關注與討論。然而,其中亦有隱憂:當大眾、媒體聚焦於解決環境議題的科技公司或新創時﹐試圖翻轉社會問題的組織—例如開發中國家的小額借貸與普惠金融、醫療照護服務等—則仍較少獲得關注,也因此仍然缺乏資源持續擴大衝擊。
總結過去一年衝擊投資的發展,疫情雖使得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等議題來到聚光燈下,也帶動更多大眾關注、企業與政府投入,進而帶動衝擊投資成長;但同時,因疫情衝擊而加速惡化的許多社會面困境卻仍持續缺乏資源投入。展望2021年,大眾關注的議題面向、衝擊測量與評估方法優化以及投資績效仍是衝擊投資是否能持續成長的關鍵。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