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成果】 集結時代記憶成冊 《島嶼上的飯桌》連結青銀世代共好

《島嶼上的飯桌》

SERT 於2019年贊助支持由純念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發起之「島嶼上的飯桌」計畫,採訪台灣各地長輩私房料理與故事,將時代記憶的食譜集結成冊,於今年(2022)9月順利出版《島嶼上的飯桌》一書。

關於《島嶼上的飯桌》

一群隔代教養的八年級生,一份想留住即將失傳的手路菜與長輩生命故事的初心,以「吃頓飯」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歷時三年,完成這本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獻給時代記憶的食譜,五十篇人生故事,五十道家傳料理,尋訪全臺各縣市及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小琉球、蘭嶼,原來每個人家裡最熟悉的身影,就是承載臺灣歷史的活字典。

SERT 基金宋文琪發起人 專文推薦

  我在眷村出生,成長過程中餐桌上出現過的一些菜肴,現在都成了大家口中的眷村菜。

  父親和母親都是山東人,因此特別喜歡吃山東麵食。舉凡包子、饅頭、花捲、餃子、鍋貼、蔥油餅等,無一不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聰慧的母親會的絕對不止山東一味,家中宴客時餐桌上的菜色,不乏母親自行研發出的創意料理;其中一道讓我懷念至今的手工菜—「梅花蛋皮鑲肉」,更是色香味俱全,只有在媽媽的餐桌上才能吃到。

  如今母親已經高齡九十,對於自己精彩的廚藝大多不復記憶;而我少時忙於學業,及長結婚生子,後又忙於工作,竟未習得母親的半點手藝,現在後悔莫及!所幸小弟文森頗得母親真傳,尤其對於製作山東麵食更具心得;每當舊曆年時看著供桌上由他親手揉製的山東硬麵棗餑餑時,心裡總是既慶幸又擔心:不知這些珍貴的手藝是否還有傳人?

  非常難得有一群八年級的年輕朋友對於這些現象感同身受,在新冠疫情之下仍舊排除萬難共同訪問了五十位長輩,聆聽他們的故事、紀錄他們的拿手廚藝。這樣的過程,不僅為台灣保存了珍貴的庶民歷史,也陪伴了長輩們重新找回自我認同與價值、串起他們與家人間的對於家族根源的連結。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循環基金(SERT)很高興能成為這個計畫的贊助人之一。希望藉由一個個故事的蒐集與擴散,能夠拋磚引玉、達成這些年輕朋友們所希望的「埋下善的循環,邀請更多的人走進廚房找尋屬於自家的味道,看見並且找出這個島嶼上百姓的根源」。相信在臺灣逐漸走進超高齡化社會的此刻,開啟跨世代對話、為第二人生賦予價值將是值得大家關注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關於作者群

陸以寧|洪薏淳|陳奕璇|陳泳劭|陳佩君|陳亦琳|林瑋竣|高可芯

這是一個採訪長輩生命故事及記錄家常手路菜的計畫,我們是一群隔代教養長大的八年級生。從小吃著奶奶、阿嬤做的家常菜,以為這樣的日常觸手可及,直到菜餚跟著長輩一同離開,才發現這樣的滋味來不及傳承,也沒有好好認識長輩與自家的故事,因此發起了此計劃,希望開啟世代間的交流,打造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的記憶食譜。

相關連結

Facebook|島嶼上的飯桌・taste memory
書籍介紹與購買|博客來城邦讀書花園TAZZE讀冊生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